落秋文学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落秋文学网onlineopo.com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第十七章

顺着一条曲曲弯弯的山间公路,常思根、常运坤和庞书方,抬着受伤的常思源,向县城的方向走。常思美紧紧地傍在竹床旁边,关注着常思源的伤情。应秋珍?着一篮子烙饼,准备在饿的时候让他们充饥。幼小的常思旺一手扯着常运乾,一手挑着气死风油灯,给前边的人照路。

风吹雪落造成的寒冷,迟迟不愿消退。明天的天气,也不知道是下冷雨,还是下春雪。夜幕沉沉,远远近近的大山,陷入一片漆黑之中。夜来的冷风顺着山根溜起来,在山根处刮过,在山腰间穿过,在山顶上掠过,在空荡荡的山坳里阴魂似地游荡,发出一声声惨叫,飘向遥远的地方。

通往县城的公路,被长期的炮火毁得坑坑洼洼,崎岖不平。稍有不慎,就会跌倒。不是磕破了膝盖,就是崴伤了脚踝。更何况夜间赶路,四野的风号声,让人听了心惊胆战。山坳里野兽远远近近的哀嚎,更令人毛骨悚然。走着走着,冷不防窜出一只野兔,疯狂地向山凹里逃命。忽然间惊动了一群宿鸟,扑棱着翅膀,惊恐地向密林中飞窜。

一座连着一座的山峰,魔鬼似的,有的在前面蹲着,想挡住行人的去路;有的在后面紧跟,想拉住行人的裤腿。上弦的月亮,半明半暗,无精打采地向西滑落。云缝里露出的几颗星星,用冷漠的目光瞅着大地。

抬常思源进城的人们,迈步十分小心,四十里山路,走了差不多一个夜晚。看到耸立在城墙上的西门城楼的时候,城里城外的鸡鸣声,就像拉歌比赛一样,此起彼伏响起来。夏天的鸡叫得迟,冬天的鸡叫得早。夏天昼长夜短,人们清早起来,太阳已经露脸。除了起早赶路的人,谁也说不清公鸡是什么时候开始啼明的。冬天昼短夜长,人们往往五更醒来,就听到远远近近的鸡叫,可是左等右等,翻身翻得腰疼,也不见太阳露面。春寒未退,但已过惊蛰,黎明不会推迟。公鸡已经亮起嗓子,天很快就要亮了。

城门口两边的城墙根下,早有一些进城做买卖的生意人,点起一堆堆篝火。他们一边围着篝火取暖,一边云天雾地地闲聊。常思根把常思源抬到城门口南边的城墙边放下,就领着常思旺,在城壕里找到一些风干的野草枯枝,就地燃起一堆篝火。庞书方帮常思根把常思源躺着的竹床移到篝火旁边,就蹲下来烤火取暖。

应秋珍拿出篮子里的烙饼,分给大家充饥。走了一夜路,人们已经饿了。他们围在篝火旁边,趁着篝火的温热,吃了一顿野餐。

城门打开了,一队黑制服站在城门口,斜背着长枪,检查进进出出的行人。常思旺有些害怕,刚到城门口,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。

肖进荣看到是双槐村的来人,立即迎上去,说:“运乾大叔,是恁啊。这是谁?他咋了?”

常思根没等父亲答话,上前一步说:“进荣哥,今天你和弟兄们值班?”

“混饭吃,还不是当谁的兵,吃谁的饭,听谁的指挥。不好意思,有林班长带班,亲兄弟也要公事公办。咱过过手续,我也好在林班长面前说话。”肖进荣对一旁站着的林班长说,“林班长,这是我思根弟,你见过的。”

林班长站着没动,只往床上躺着的常思源看了一眼,爽快地说:“我是见过他。既然是恁兄弟,你就检查一下,看看有没有问题。如果没有,就让他们进城。”

肖进荣又向后边站着的警察说:“弟兄们,上来检查吧。没有啥问题,咱弟兄们也给林班长长脸了。”

“是!”警察们齐刷刷地回答,围了上来。

常思根掀开常思源身上的被子,说:“进荣哥,各位老总履行公事,俺爷儿几个决不给恁找麻烦。看看吧。这是咱家三弟,上山砍柴,不知咋搞的,把腿砍伤了。要不是伤重,能半夜三更往城里赶吗?”

常思根又低头对常思源说:“三弟,别害怕,这是进荣哥,咱村明忠大伯的儿子。”

“进荣哥。”常思源张开泪汪汪的眼睛,看着肖进荣,有气无力地喊了一声。

肖进荣伸出手,把被子再掀开一些,看到缠在常思源腿上的绷带上面,洇出许多血,急忙说:“别哭别哭,吃五谷杂粮过日子,谁还没个头疼脑热。我知道,小孩子家顽皮,干啥都招前不顾后的。”

林班长和两个警察也凑近来,往常思源的腿上看。

“看看伤的,以后干啥都得小心。”肖进荣把被子重新给常思源盖上,又把被边往里掖掖,回头对林班长说:“可怜俺这兄弟,赶快让他进城吧。谁在医院里有熟人,给我打声招呼,能帮忙的就帮一把。”

“不劳弟兄们帮忙了。有需要弟兄们的时候,我再来找恁。”常思根非常客气地说。

“好说,好说。”林班长也迎合着回答。

人们主动来到警察跟前,让背着长枪的黑衣人履行公事。

通过城门口的岗哨,大家悬着的心才略微放松一些。县城的大街上,石板铺成的路面,尽管不太平整,却少了许多坑坑洼洼。他们沿着西大街走了一会儿,往南一拐,穿过一条胡同,来到位于南后街的淮源医院。

把常思源躺着的竹床放在急诊室门前,常思根就推开急诊室的门。正趴在桌子上打瞌睡的年轻值班医生惊醒了,睡眼惺忪地抬起头,阴沉着脸问了一声:“你咋了?”

常思根很有礼貌地说:“大夫,不是我看病,是俺弟弟。”

“病人在哪儿?让他进来。”

“他的腿受伤了,走不成路,在门口躺着呢。”

年轻医生伸出双臂,打了一个呵欠,懒洋洋地站起来,跟着常思根走出急诊室,来到常思源躺着的竹床前。

城门一开就来到医院等候看病的几个乡下人,围到常思源躺着的床前,关心地询问得了什么病。

“俺这孩子,上山砍柴,不小心把腿摔伤了。”常运乾看着围过来的人,红着脸说。

年轻的值班医生往常运乾脸上瞄了一眼,掀开被子,在常思源的腿上摸了摸,抬起脸对常思根说:“我看不是摔伤的吧。百病不瞒医,病人家属要向医生说实话。”

常思根说:“大夫,不瞒你说,俺弟弟是被枪打伤的。请你尽尽力,帮帮忙。能治好就是万幸。尽心尽力了也没能如愿,那是他的命,没有办法。”

年轻的值班医生看了常思根一眼,叹了一口气说:“近段时间,这样的伤号太多了,医院里接都接不及。这是骨外伤,得住院治疗,你们要有个思想准备。我只能给病人做些简单的处理,等医生上班了,再去外科室诊疗。”

年轻的值班医生说罢,转身回急诊室去了。

那些围观的乡下人,交头接耳地表现出对值班医生的不满,然后咂着嘴,和常运乾说了些不关痛痒的话,各自走散了。

上班的时间一到,常思源就被抬进外科门诊室,躺在靠墙边的一张诊床上。

外科坐诊的医师姓廖,名叫廖文谦。他高挑挑的个子,细弱弱的腰身,瘦得一股风就能吹倒似的。一件白大褂穿在身上,宽宽松松的。

廖医师斯斯文文地走到常思源面前,一看到包扎在腿上的绷带,头也不抬地问:“这是谁包扎的?”

常思美看了廖医师一眼,不知道他发问的目的是什么,不无顾虑地说:“怎么了,大夫?包扎得有问题吗?”

“不。能给病人包扎得这样好,绝对不是一般的人。我做了多年的骨伤科医生,也难有这么高的水平。”

廖医师实话实说,并没有其它用意。常思美听了,却产生出一种无以言表的思虑,脸也红了,心跳也加速了。常运乾很高兴,庆幸收留了一个懂医学的姑娘。

廖医师小心翼翼地把缠在常思源腿上的绷带解开,仔细地检查伤口,眉宇间蹙成一个圪垯,仍然头也不抬地说:“这孩子是咋回事?受的是枪伤。”

常思根靠近廖文谦身边,压低声音说:“大夫,不瞒你说,昨天,部队去乡下征兵,俺弟弟年少无知,不知道咋就惹恼了带兵的老总。看起来,俺弟弟的腿伤得不轻。大夫,麻烦你了。”

“唉!”廖医师深深喟叹一声说,“真是个孩子,不知道天高地厚。他们腰里别着枪把子,是随随便便惹得起的人吗?好汉不吃眼前亏,还是离当兵的远一点儿好。”

“大夫说得对。不经一事,不长一智。经历的事情多了,才知道生活是啥滋味。孩子们都听好了,以后见着当兵的,就绕着走。”常运坤接着廖医师的话茬儿说。

廖医师取来一个盛着医疗器械的四四方方的白色搪瓷托盘,用明晃晃的镊子夹起一团药棉,醮醮玻璃瓶里的碘伏,在常思源的伤口周围开始涂抹。常思源忍不住叫出声来。

擦洗过伤口,廖医师把搪瓷托盘放到办公桌上,回过头来说:“谁是病人家属?”

常思根说:“我们几个都是。大夫你有啥吩咐,就只管说。”

廖医师对常思根说:“病人的伤势很重,肌肉穿透了,我给你们开张住院证。骨头也可能有问题,必须住院治疗。”

常运乾的心咯噔一下,变得很沉重,看着廖医师的脸,无不忧虑地说:“医生,住院治疗,得多少钱?”

廖医师看了常运乾一眼,很不乐意地说:“你是孩子的父亲吧?你也看到了,孩子的伤比较重。疗伤治病,可不是闹着玩儿的。外伤消过毒了,万一内伤起炎症,就不容易治了。救死扶伤,是我们医生的责任。这孩子的伤,我们一定尽力而为。”

常思根向父亲使了一个眼色,常运乾不再说话了。

常思根转身对廖医师说:“大夫,您别在意。俺爹年岁大了,一辈子在山窝窝里侍弄那几亩地,没经过啥事儿。只要俺弟弟的伤能治好,不论多少钱,俺也情愿花。您先预计一下,住院下来,需要多少钱,俺好做准备。”

廖医师皱着眉头想了想,说:“我也是从农村出来的,知道庄户人家过日子不容易。要花多少钱,我一时也说不准。先交二百万押金吧,咱治着说着。”

常运乾急了,脸色变得灰黄,大睁两只眼睛,直盯盯地看着廖医师,喉结上上下下地滑动好几次,也没敢把话说出来。

常运坤走到哥哥跟前,低声说:“哥,你别担心,我是孩子的二叔,孩子的伤,能看着不管吗?你要是手头紧,我就是把房子卖了,也要把孩子的伤治好。”

常运乾看着弟弟,说:“我不是怕花钱,我怕……”

“爹,别说了。有俺几个呢,你怕啥!”常思根看着父亲说。

“爹,在家的时候我就说了,有我们兄妹几个,你啥都别愁。”常思美也接上来说。

“那好吧,该咋安排就咋安排吧。”常运乾很激动,也很无奈地说。

常运坤接着说:“哥,这就对了,孩子长大了,让他们自己安排吧。”

廖医师对常思根说:“既然这样,我就给你们开住院证了。”

常思根说:“好,你开吧。不过,我们来得匆忙,没带那么多钱。入上院,我就回去拿钱,不会欠医院钱的。”

“行。带了多少钱,就先交上吧。欠的钱,不要拖得太久。拖久了,医院里没法开药。”

廖医师说罢,开具一张住院证,递给常思根。“去办手续吧。办过手续,直接去病房。”

常思根接过廖医师开具的住院证,应秋珍已把门诊室门口的那辆手推车推进来了。庞书方和常运坤,托起常思源,把他放在手推车上,向后边的住院部走去。

常运乾赶上走在前边的常思根,低声说:“一开口就是二百万,咱一个山里人家,到哪儿弄那么多钱啊!”

常思根低声说:“爹,钱不钱的,有俺几个呢,你就别操心了。治伤要紧。钱是人挣的。三弟的伤好了,还愁挣不来钱?你不是常说,钱属憋,不憋不来,一憋就来吗。有俺弟兄几个,你就别愁钱的事儿了。”

常思美走到常思根面前,对父亲说:“爹,你只管给思源治伤就是了。钱的事,我们几个想办法。”

常思美说着,掏出兜里的钱,交给常思根,说:“这点儿钱,你先拿去交押金吧。”

常思根看看妹妹,说:“这钱,你先放着吧。诊所里要进药,还要买器械,用钱的地方多着呢。”

常思美说:“先救眼下的急吧。人都长着两只手,只要不闲着,不愁挣不来钱。”说着,硬把钱塞进常思根手里。

一切安排妥当后,太阳已经升起老高了。常思根把抬来的竹床放在病房的屋檐下,让常运乾躺下来休息,就和应秋珍一道,领着庞书方、常运坤和常思旺,来到十字街口的一家饭馆里,买饭吃了。庞书方说要到街市上看看,有什么需要的东西买回去一些。常运坤向常思根交代了一些好好照看病人的话,说思旺没有来过城里,领着他去街里转转看看,和庞书方一起走了。常思根来到饭馆门外,特意叮嘱他们,街面上不太平,无论走到哪儿,都要多长个心眼儿,碰到当兵的,要特别小心。然后走进饭馆,让厨师做了三碗面条,租用饭馆里的饭盒,又拿了几个馒头,用手帕包了,交了押金,掂着饭盒和馒头,和应秋珍一同返回医院。

常思根和应秋珍回到医院,常思源的伤口已经止住疼,显得平稳多了。常思美正守在床前,给他清洗腿上还未擦净的血迹。

常运乾和常思美,把带回来的饭吃了。应秋珍用一把小勺,一勺一勺地喂常思源。

吃过饭后,常思根塞给父亲一些钱,并嘱咐说,需要什么,就到街上买。三弟的伤也稳定了,家里就是再着急,也不能让肚子受委屈。三弟正是长身体的时候,受了这么重的伤,一定要好好保养。以后,一天三顿饭,他让秋珍送来。晚上困了,就把竹床搬进病房里,放在三弟的病床边睡觉。过个一天半天,就让思美回去,村里还有好多人等着她看病呢。

偌大一个县城里的医院,条件相当简陋。迎着大门口的门诊部,是一拉溜十二间新建的瓦房。各个门诊室的门口,都钉着一块白底黑字的木牌,上边标着科室的名称。门诊部后边的住院部,就是一些古老的民房,低矮破旧。经过简单的装修,摆放了几张病床。

都市言情推荐阅读 More+
数据库连接失败数据库连接失败